科技部政策指導
科技部108年度施政計畫
科技部AI科研戰略
半導體射月計畫執行報告
關於射月
計畫與辦公室簡介
願景與使命
組織與成員
研究團隊列表
第一期第一年度
第一期第二年度
第二期第一年度
執行現況與成果
團隊成果展示
第一期
第二期
優良成果
未來科技展專區
最新消息
活動資訊
活動花絮
國際鏈結
計畫主持人專區
相關連結
科技部全球資訊網
科技部補助AI創新專案
經濟部投審會
English
【突破MRAM技術瓶頸清大團隊成果全球首創】
2019-03-08
恭喜賴志煌院長研究團隊之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 Nature Materials 】,並獲多家國內外媒體報導!!
引用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14日報導
新聞連結
清華大學團隊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中的磁性,突破瓶頸,成果全球首創,並預計4年後要做出下世代MRAM,盼為國內產業帶來關鍵影響。
科技部今天舉行「不失憶的記憶體—全球首例自旋流解密MRAM關鍵瓶頸」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由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賴志煌與物理系教授林秀豪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以電子自旋流操控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中的磁性,也創下全球首例。這項成果在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材料」。
賴志煌指出,全球大廠均投入研發MRAM,因為MRAM兼具處理與儲存資訊的功能,且斷電時,資訊不會遺失,電源開啟可即時運作,耗能低、讀寫速度快特性。他進一步指出,誰能掌握電子自旋、磁性記憶體關鍵技術,就能掌握未來記憶體及半導體產業動脈。
不過,賴志煌表示,MRAM過去遭遇技術瓶頸,因為在改變磁性時,必須先將元件加熱,然後以外加磁場來改變磁性,再降溫。他舉例,「你會先把手機拿去加熱後,等它降溫嗎?」,因為這項特性讓MRAM不具實用性。
而清華大學團隊突破MRAM研發的痛點,林秀豪表示,利用電子本身的自旋流,在MRAM三明治結構裡被釘鎖住的鐵磁層加上一層奈米級白金,兩者就像保齡球中會旋轉的飛碟球與粗糙跑道,在交互作用下成功改變磁性。這項突破讓MRAM可以自由改變磁性,不需要加熱,可以避免元件受到熱傷害。
清大團隊表示,根據科技部的射月計畫時程,預計在4年後要做出下世代MRAM,期盼成國內記憶體、半導體產業的一大助力,帶來關鍵影響。
期刊連結
由於Taipei Times 的英文報導,團隊成果很快被國際專業的MRAM Forum 報導, 並獲國際重要媒體(108/4/18) 如:美聯社、法新社、華爾街日報、德國明鏡週刊等登出。
國內媒體報導
聯合報
、
自由時報
、
經濟日報
、
中央社
、
Taipei Times
、
八大電視台
國外媒體報導
apnews
、
AFP
、
wallstreet-online
、
Spiegel Online
Related posts
2021-02-04
MIT載人水下載具內裝曝光!
「台灣隊」將研發小型救援潛艇
Read more
2020-11-24
全球頂尖的深度學習硬體加速器技術
台灣研究團隊研發超高效率新型類神經網路
HarDNet
Read more
2020-08-27
恭喜工科海洋系李坤彥教授帶領之
《碳矽半導體團隊》
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
榮獲首獎「創業傑出獎」
Read more